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22节(1 / 4)

加入书签

“那个赵、赵主任,不好意思我要先打断一下你的话啊。”苏有粮捏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轻轻一捻,将看似是一份实际上是两份的通知书露出来,费解地问道,“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告诉你,发给我们家的通知书,不是一份,是两份。”

赵主任:“???”

……

这是一个绝对的乌龙事件,而事情发生的原因还要从前几天首都教育局将高考成绩排名发到省教育局以后,特意强调了要他们和宣传部好好策划、宣传他们省一个名叫苏秋月的人,在高考中考出了独一无二好成绩的事情说起。

作为时隔十年才终于被恢复的,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方式进行的第一届高考,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这一点,早在几个月以前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中确定了。那就是,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的招生,以及其招生学生在毕业后将由国家统一分配的事宜。

但,这只是针对普通学生。

而不是像苏秋月这样的天才。

实际上,在1977年十月份,国家确定恢复高考消息的同时,国家也重启了原本在1974年时就被提出来的“少年班”的计划,而这个即将引发未来华国众多父母对于“神童”的无限追捧,也的确为国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的华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也都正在筹划中。

十年的动荡,让这个国家在教育、科技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已经落后了太多太多,而能够改变如此满目苍夷局面的,除了敢于改革的领导人,和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华国人民以外,最关键也最值得培养的,还是这些正值青年、少年的,华国的下一代,因为他们朝气蓬勃,是国家和人民的希望。

故此,全国上下,大到领导人班子,小到每一个老百姓,全都是满怀期待地想要在这一次高考中,尽可能培养出有益于国家的人才出来。

为了培养人才,每个人都是不遗余力。

而在高考成绩出来,但还没有公布的时候,这个曾无数次出现在报纸上的名字,却又一次被未来将会带领华国走向改革开放发展的这位老领导关注到了。

“这位小同志我知道,我曾经还读过她被登在报纸上的那两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充满希望与童趣,也不失其主旨与深意不说,在学习和科研方面也有极大的天分,是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年轻人啊。”老领导捧着手里的茶杯,言辞中满是对苏秋月的看重。

这让跟在一旁的教育部部长在意外之余,也不忘跟着应和道:“这位小同志的确是个好苗子,可惜就是这孩子已经有十八岁了,不符合我们教育部门在成立少年班时规定的年龄要求,但我看了苏秋月同学填写的志愿表,她填报的是庆大的理科专业,这个成绩被录取也是绰绰有余了。等过几天庆大的校长同志知道全国唯一一个考了满分的学生去了他们学校的事情,估计得笑开花了。”

“她报考了庆大,还是理科专业?”老领导有些诧异,“我还以为这位小同志会去首都农大,继续钻研农学知识哩。”

说着,老领导还跟着感慨道:“这可能就是天才吧,光看卷面就能看出来,苏秋月同学可是从十二岁开始到现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全部考试都考出了满分成绩的人,包括这一次的高考。而对于农业方面,她似乎从来没有学习过,只是在听说闹蝗灾的时候,钻研了一阵子,就把能杀死蝗虫的杀虫剂研究出来了。这可是农学院那群老专家们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啊。”

听到这话,教育部部长忍不住问道:“这位小同志就是当初研究出76杀虫剂的人?我就说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还以为是重名呢!”

“你呀,就是太注重书面成绩,光顾着看她的高考成绩,没有关注她的其他消息,这样可是不好的,看问题是要看全面的。”老领导说着,忍不住惋惜,也感慨了一句,“像苏秋月同学这样的年轻人,才是我们要重点培养的对象。这是个真正为我们国家贡献过力量的天才,也是一个险些被蒙尘的天才,要不是四○帮被粉碎了,我们可就要错失这样的人才了!”

听出领导口中对这位苏秋月同学的欣赏与看重的教育部部长心里也算是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

原本他这趟过来一方面是为了汇报这一次高考的录取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犹豫着该怎么宣传高考成绩,是低调还是该高调一些的事情。

所谓闻弦知雅意。

教育部部长在听着老领导说完了苏秋月在农业学方面的成就,和在考试中所获取的成绩以后,又开始说到她上过报纸的文章和这一次高考作文的内容时,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

首都教育部,办公室。

紧赶慢赶,终于从老领导那里离开,赶回了教育部的部长在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以后,第一时间就叫来了自己的得力下属,问道:“考试成绩和各校的录取通知书都还没有被发出去吧?”

面对领导这没头没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